切入主题巧演讲效果好

演讲不但要确立鲜明的主题,还应精心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切入主题。“切入点”切得好,就能更容易使听众接纳演讲者的观点,那么,怎样巧妙地切入主题呢?

张晓鲁的《禁毒刻不容缓》:“如今,毒品已经像瘟疫一样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国际公害’,而目前我国的禁毒形势仍然非常严峻,2014年底,我国实际吸毒人员约1400万人,占到了人口总数的1%,吸毒人员的年龄也一再突破底线月,北京市查获涉毒在校生70多名,其中年龄最小的吸毒者只有12岁!虽然警方在查禁毒品、打击贩毒方面加大了力度,但吸毒人数仍然呈上升趋势,且五花八门的比传统毒品危害更大,也更隐蔽,更难被发现。”

说起毒品,很多人总觉得离自己很远。张晓鲁则从2014年底我国吸毒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以及吸毒年龄低龄化的详实数据为例,巧妙切入“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为接下来进一步剖析大众对于毒品的错误认知和心理弱点以及如何远离毒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字本身是有力量的,用数字作切入点,特别是对比性数字,能够一下子让听众清醒地认识到演讲内容的重要性。

冯远征的《体验生活》:“1984年,我拍的第一部电影叫《青春祭》。当时我们是提前一个月去体验生活,住在傣族人家里头,体验生活,做各种农活。然后一部电影拍了7个月,拍到最后我回到驻地的时候身上这边大的包,有640多个。那几天不敢洗澡,就是挠,就恨不得把皮肤挠破了。最后,别人给我出主意涂风油精,涂了一身的风油精,麻烦了,大夏天的,我盖一被子在床上,冻得我直哆嗦。但是,那个时候你拍出来的东西,每一部戏都有很强的质感。去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把《青春祭》修复以后播放,很多‘90后’看完以后鼓掌。为什么?就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是脚踏实地、非常认真地拍每一个镜头。”

冯远征选取了自己拍第一部电影时吃苦的诸多细节,以小见大,切入到要出精品必须要把每门功课做好,对所从事的工作要有敬畏感的主题,令人深受启迪。以小见大,叙述的是小细节,阐发的则是深刻的、闪光的思想。演讲时,通过极具感染力的细节叙述切入主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扣人心弦的作用。

龙应台的《努力读书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选择》:“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但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满足于栖息在一根矮树枝上呢?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等一线个家庭选择给孩子报兴趣班。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但是实际上,很多孩子都没有按照父母希望的那样发展,置身于人群中依然显得有些‘平庸’。那么,面对孩子的‘平庸’,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虽然很多家长都舍得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但大多数孩子仍无法像“别人家的孩子”那般优秀。如此投入与收获并不成正比的问题,无疑困扰着千千万万的家长。龙应台用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牢牢地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为下面阐释“即便平庸,也能不负此生”做了很好铺垫。用问题做切入点既能与听众建立联系、激发兴趣、营造氛围、赢得期望,又能引导听众思考,使演讲更容易打动人心。

当然,切入主题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无论用哪种方法,只要能紧紧围绕主题吸引听众,就是好的切入方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Previous post 什么是K线组合的切入线
Next post 申论技巧:如何切入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