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蟑螂打不死还杀不完因为它们实在太强了……

当你在家里看见一只蟑螂时,说明已经有上百只蟑螂定居在你家,和你同吃同住。

经过数千年的进化,蟑螂已经完全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和食物,并且繁育出数量庞大的后代。

人类称呼蟑螂为“小强”,可谓名副其实,这种害虫虽然体型小,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蟑螂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和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前者分布在全国各地,后者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

无论你把家里打扫得多干净、使用过多少杀虫剂,总是难免在某一天打开碗橱或衣柜时,和一只“小强”面面相觑。

首先,蟑螂有着一流的逃跑速度。它们的触角能感受到轻微的气流,一旦有动静,拔腿就跑。

它们每秒内可以跑出 1.3 米,看起来虽然不远,但这个距离已是它们平均身长的 50 倍。

蟑螂的外骨骼是由许多重叠的板块组成的,每个板块由可以灵活移动的薄膜相连,这使得蟑螂可以轻松改变身体的形状。

它们不但能挤进不足自己身高四分之一的缝隙里,还能通过改变骨骼形状,以承受高达自身重量 900 倍的压力。

华南师范大学的李胜教授团队,在一项研究中对一些蟑螂进行了截肢手术,观察它们的断肢再生情况。

实验分为一个对照组和五个实验组,最轻的一组只截掉了胸肢的尾部,结果很快再生;最严重的一组截掉了整个胸肢,一部分蟑螂无法再生。

根据蟑螂的这个特性,李胜教授团队正在研究,蟑螂提取物中是否含有生长因子,可以应用于开发人类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的药物。

因为它们是通过身体上的小孔呼吸的,但失去头部后无法摄取食物,因脱水和饥饿逐渐死去。

蟑螂不但“打不死”,它们还什么都吃。人类的头发、死皮,胶水,纸张、木头、各种建筑材料,甚至吃自己的粪便和呕吐物。

它们的繁殖速度也不一样,一只美洲大蠊及其后代,一年内能产生 800 只新蟑螂;而一对德国小蠊及其孩子们,一年内能产生超过 30 万只后代。

美洲大蠊还拥有一个能力,就是孤雌生殖,也称无性生殖。顾名思义,就是雌性蟑螂在未受精的状态下产生后代。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一组昆虫学家,观察了一个只有 15 只雌性蟑螂的群体,它们在三年间持续繁衍,后代达到了 1000 只,而且每只都是雌性的。

研究者认为,美洲大蠊的惊人繁殖能力,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蟑螂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由于生活在肮脏、阴暗、潮湿的地方,蟑螂身上难免会携带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和病毒。但蟑螂本人不会因此生病,因为它们的基因对许多病原体免疫。

有学者认为,蟑螂频繁接触大量不同细菌的生活方式,导致它们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先天免疫系统。

辛辛那提大学的 Richard D. Karp 教授做过一项实验,他给蟑螂注射蜜蜂毒素,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但如果他先给蟑螂注射灭活的蜜蜂毒素,相当于给它们打了疫苗,然后再接触蜜蜂毒素,这时蟑螂的存活率为 85%,大大提高。

这说明,蟑螂具有复杂的免疫系统,它们的免疫细胞同样具有特异性和记忆力 —— 跟人类一样。

不但环境中的病原体无法杀死它们,就连人类研究出来专门对付害虫的杀虫剂,也无法对它们造成威胁。

2016 年,来自普渡大学的 Michael Scharf 教授团队,分别在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找到一片密集的住宅区,并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杀虫试验,目标是德国小蠊。

试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住宅区在三个月内轮流使用三种不同的杀虫剂;第二阶段是,使用两种杀虫剂的混合物,每月喷洒一次。最后阶段,则使用单一的杀虫剂 —— 阿维菌素。

结果发现,前两个阶段杀虫剂的喷洒,对德国小蠊的数量毫无影响,甚至不降反升。只有使用阿维菌素时,部分住宅区的蟑螂数量才得到控制。

然后,他们对幸存的蟑螂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交叉耐药性。而且,具有耐药性的蟑螂数量,在短短一代人内就涨了 4 到 6 倍。

Michael Scharf 教授惊讶于蟑螂的进化能力,并感叹道,“仅靠化学物质几乎不可能控制这些害虫。”

虽然蟑螂几乎不可能被消灭,但我们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小事,让蟑螂不至于太猖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Previous post 如何让“三农”人有奔头、有盼头?他们纷纷支招!
Next post 原创24+7开场征服第一詹姆斯一句话改变命运又一新超巨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