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宁:价值经营 久久为功

保险业,是中国金融业银证保三驾马车中对外开放最早、力度最大且最彻底的行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它一路乘风破浪,见证并相伴着中国的飞速发展:新千年之际,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保险业作为入世的关键筹码为中国赢得入世一战;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之时,保险业再次作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提速开放步伐诚意十足,开放力度远超市场预期。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逐步对外开放保险市场。彼时,国内保险行业对于外资的介入颇为紧张,“狼来了”的言论一度引发业内担忧。的确,入世前夕的中国保险行业稚嫩、弱小。据统计,当时全球最大的25家保险公司中任何一家公司所拥有的资产总额都远远高出中国整个保险业所拥有的资产总量。

然而时至今日,50家外资保险公司2017年在华的保费收入2140亿元,市场份额5.9%。其中财险市场份额2.0%,寿险市场份额7.4%。中资保险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外资保险公司并未成为中国市场的“猎食者”,反而形成了中外资保险公司相辅相成的共同发展局面。

尽管外资险企并非是想象中那匹利爪尖牙的狼,但不可否认的是,外资保险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专业化的公司管理经验等多方面优势,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注入了重要的力量。

进入新时代后的保险行业,中外同场竞技从“狼羊传说”已变为“狮羚竞跑”。中资保险公司在加速与国际接轨,外资公司也在积极开疆拓土,尝试进一步分羹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保险企业在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的发展理念正在改变,宏观环境、监管政策和客户需求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变化。外资险企在长期保障型业务拓展方面经验颇丰,其成熟的经营理念正逐渐得到更多市场主体的认可。这必将促进我国寿险市场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推动保险业更好发挥长期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险需求。

中英人寿的股东一方是世界知名保险巨擘–英杰华集团(Aviva plc),一方是央企巨头–中粮集团,其股权结构为50:50。这样的股权结构往往让人想到,股东双方在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上会出现各执一词、议而不决的僵局,因此如何避免股东分歧,是中英人寿在 成立之初,摆在股东与管理层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英人寿在起步阶段,双方股东的价值理念和经营诉求存在较大的差异。英杰华集团植根于海外发达保险市场,积累了三百多年的保险运营经验,懂得如何带领一家险企穿越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但是对保险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潜力仍预估不足。中粮集团位居中国食品工业之首,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国内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庞大的客户群,具有与跨国企业合作的丰富经验,但之前并未涉足保险领域,中英人寿是其首次合资组建的保险公司。

双方股东同为世界500强,在各自的领域皆行业翘楚。虽行业各异,但都具有正确的发展理念,也希望中英人寿能长久、健康经营。更为重要的是,双方股东持委诚求当之心,不画地为牢,不闭门造车,求同存异,和谐共处。英方股东积极沟通,中方股东主动学习,管理层有效推动,三方合力,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大家坚信“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首先,互信共处的前提是,建立一支本土化的管理团队。从筹备期起,中英人寿就树立了长期经营的正确理念,确立了要打造一间保险业的百年老店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建设一支本土化的符合公司发展方向的优秀管理团队。

其次,互信共处的关键是,合资企业要充分意识到公司治理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即通过沟通磨合建立股东互信,以及推动股东更充分授权管理层。在中英人寿管理层的有效推动下,双方股东通过参观、学习等多种交流方式来加快实现互信理解。

最终,互信共处的目标是,对公司发展方向和目标达成共识。在股东双方坦诚互信的基础上,中英人寿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那就是:传递正确的保险理念,坚持价值创造为核心,抓住市场机遇,在创新中求发展,实现又快又好的成长。

合作十五年来,管理层与双方股东统一思想,在达成坚守价值经营的发展理念基础上,双方股东互信共处,充分授权于管理层,坦诚合作。中英人寿建立了业内有口皆碑的模范董事会,成为股权结构稳定、经营合规良好的合资寿险公司典范。

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关键在于结伴成行、相互借力,这便是以合作应对挑战的深刻道理。

在双方股东与管理层的高度互信和充分授权下,中英人寿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英战略、文化定位、经营理念,为中英人寿十五年的稳健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英人寿借鉴学习英杰华集团国际化的风险内控、系统技术、人才培养等成熟经验;同时依托中粮集团的强大实力,立足中国市场,与股东深度合作、开拓市场,提供以客户体验为目标的定制化产品与服务,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寿险服务及全面的财务保障。

英方股东着力深化保险功能,中方股东重点拓宽保险内涵。在双方股东优势互补的强力合作下,中英人寿一举打破寿险业“七亏八盈”规律,在开业六年后就实现首次盈利,至今连续九年盈利稳定,2017年利润总额达到6.3亿元。在业务发展的同时,风险管控也取得实效,基于偿二代监管评估结果,中英人寿风险管理能力(SARMRA)位居行业前列,并连续六次荣获“A类”风险综合评级,在行业内树立了价值经营的标杆。

中英人寿从开业之初就践行“保险姓保”的理念,长期发展保障型产品。2017年中英人寿保障产品占比达57%。同时,中英人寿主打期缴产品,2017年续期保费占总保费收入比例58%,远高于行业47%; 2017年趸交保费占总保费收入比例18%,远低于行业30%。中英人寿严守合规经营的底线,实现利润和业务规稳定增长,成为合资保险公司的中坚力量。

作为一家合资险企,中英人寿管理层清晰定位于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中英人寿的管理层相信,一家保险公司是否能经营得好,最重要的是要平衡好与客户、与股东的关系。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消费升级,消费者的保险需求日益增长,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保险产品。中英人寿在追求规模效益和价值发展的同时,牢牢把握这一巨大的市场机遇,为消费者推出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保险产品与服务,实现股东、客户、保险公司三者间的利益平衡。

经代渠道,打造业内“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第一家实行“经代先行”战略的合资寿险公司,中英人寿承担着“市场推动者”的角色。中英人寿协助新的保险中介公司成立,向中介公司提供完善的保险产品及培训,建立行政作业流程及系统,与中介公司携手开发客户。中英人寿经代发展模式曾被监管机构命名为“中英模式”。

援助服务,树立品质服务标杆。中英人寿早在2003年成立之初即与国际SOS合作为客户提供海外医疗援助服务,成为中国首家引入保险与援助概念的合资寿险公司。随后,中英人寿陆续引进全球医疗旅行援助服务、电话家庭医生、特需门诊预约、二次医疗诊断、亲友共享国际援助等服务。2018年,中英人寿围绕着 “爱健康,爱生活”的全新理念,打造居家旅行全方位的医疗关爱保障。

数字化转型,引领行业创新发展。中英人寿充分利用英方股东全球独立的Digital Garage (数字车库)[ Digital Garage(数字车库)是英杰华集团成立的数字创新实验室,主要方向是大力发展数字化与大数据创新,旨在推动公司内部科技创新能力。其方式是通过开辟一个开放的空间,把技术专家、设计师、商业团队聚在一起,共同研发并测试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以及Digital-first (数字化优先战略),与腾讯共同成立“腾讯金融云-中英人寿大数据实验室”,为更多客户设计更有价值的金融产品,提供更方便、快捷、智能、人性化的贴心服务。

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合资经营理念的碰撞不可避免,因此在起步期,建立战略互信、实现经营稳定是管理层的首要任务。

在获得互信的基础上,将双方股东的经营理念植入到合资险企的日常管理中,打造本土化的成熟的公司管理体系。管理层既要重视保费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中方股东诉求,又要坚持考核新业务价值等指标,达标国外股东在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要求。

成熟市场上寿险行业稳健经营的根本逻辑就在于追求价值增长,价值评估也是资本市场衡量寿险公司投资价值的主要手段和标准。寿险公司唯有通过大力发展保障型和长期性业务,保护消费者利益,才能实现价值提升。

风雨十五载,中英人寿在市场上一直坚守符合消费者真正保险利益的经营宗旨,长期坚持新业务价值、期交业务的经营理念。随着严监管的持续推进,以及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风险管理为主发展,长期坚持价值经营的险企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合资险企要充分抓住对外开放这一有利时机,一方面引进国际先进的人才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主动储备专业的人才队伍,让更多中国员工接受国际化的考验和锻炼,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英人寿打造了一个专有的“对话优才”,优化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强调每个员工都是“优才”。它设计了一个框架鼓励员工与主管真诚对话的机制,识别并激发每个员工的优势。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入世十八载。中国已从昔日只能被动适应国际贸易条款的经济体,一跃成长为比肩美国、欧盟的世界三大巨头之一;保险业更是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舶来品,成为为社会深化转型保驾护航的现代服务业。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中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将帮助中外险资强强联手,共同推动保险行业实现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Previous post 一个中年胖子和他的猫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Next post 市水利局